close


今天跟小刀和914衝著徐莉玲免費的色彩課殺到內湖學學,
(哈哈,天下真的沒白吃的午餐...你知我在說什麼的啦!)


兩小時的解說裡大多介紹徐老師上色彩課的方式,
甚至還有上過課的學員現身說法解釋自己之前的作業,
那個非常漂亮的混血學員蕾貝卡用著中文解說實在迷人捏~~

不過我從中想聽的並不是這些,
在徐老師的前言裡,
我聽到我ㄧ直疑惑但她給了我點蛛絲般的真解曙光!

很老套的,但也是非常重要的,
就是"自我體驗",
不盡然是設計師在設計東西時就要有實際操作那件東西的體驗;
包括小到生活的體驗都是需要講究豐富才是...
這裡她提到台灣人的工作型態就是一天到晚都在加班,
回家看新聞又氣呼呼的切掉電視上床睡覺,
如果今天想要做旅行用品的品牌,
你覺得台灣人會贏過每年放假2個月的法國人嗎?
哈哈,以前我設計公司老闆總是耗盡心思讓我們用好貨吃好料,
對家境並沒優到那裡去的我來說實在很排斥,
難不成老闆說的體驗一定要用好東西才能有"體驗"嗎?
答案當然不是,但問題是若他沒催促我,
我也不會主動追求頂級好貨的慾望呀...

再則,她又提及"文化創意產業"的字眼,
她是第一個我聽到會自己解釋這文化創意是什麼東西的主講人,
(很讚,她是個體貼好人,
顧念及像我這樣的白痴需要這些唸書的人給我合理的解釋)
1987,徐莉玲得到日本東京流行協會大獎;
流行協會做的就是創意產業,
創意產業涵括非常廣,
只要是"服務"的行業就是創意產業ㄓㄧ;
(腦筋轉一轉,這樣的解釋非常合理)
再轉到"全球化",
現在我們不管在哪個城市旅行都能買到統一化的名牌,
像濱崎步,我搞不懂她在台灣買的LV跟日本的LV有啥不同?
全球化現象讓我們買東西開始不分國界,
腦筋動得快的,
就會開始找出自己國家特色沿用在自家產業上,
目的無非就是抗拒全球化帶來的統一感,
也讓地球上的人提到"某某"就想到某個國家,某個城市,
徐莉玲提的例子是泰國做了spa,及她們開始崛起的設計產業;
韓國則是她們的明星產業,(她們從小就被教育美學觀念);
(914說韓國人被這樣教育是因為她們長大必須要整型吧...cc..)
這樣的說法讓我離文化創意產業這樣的名詞距離更拉近了些,
(我是指理解他的程度,不是我有任何創意作為)

她的解釋比我去"旁聽"藝術家們的座談會;
(都是名人導致我不敢亂發言)
或是聽許多設計圈長老們說的文化創意產業更真實!
(我猜,
嘴巴說這些名詞的人到底有多少人知道這底下含意?)

今天活動其實就是課程說明會,
徐董說台灣太少party了,
太少與人交流的機會了,
但靈感的來源其實很多都是透過"交流"而產生;
美國的史瓦爾教授也說過類似的話:
能持續推出新作品的人都有共通特點--
時常與人接觸,刺激靈感。
(那像我常坐計程車上下班,
我超喜歡跟司機先生拉咧算不算"交流"?!)
中國人那種"文人相輕"的輕蔑行為我體驗太多了,
(我也算其中之一啦!我承認我也會狗眼看人低...)
為了汲取更多人的經驗,
我們似乎是該去參加party了...

最後,
從她的言談中知道學學的學費為啥那麼貴的原因,
很多打滾過的工作者都說台灣美學教育太貧乏,
學學文創的出現一定讓很多人欣慰:喔~台灣要覺醒了~
等到學學公佈誘人的師資跟"昂貴"的學費,
大夥只能打消上課的欲望...
(大概只有我是繳了錢卻沒上完整個課程的散財童子吧?!)
那麼貴的學費,目的卻是要拯救台灣的美學教育...
在我看來是背道而馳的事。
要普及這樣的教育,
讓有興趣的人都能不接受制式聯考就能跨領域學習...
既然這樣平民化,但上班族卻都要忍痛省錢繳學費?
我們眼中的學學學費昂貴,
但徐董的出發點看來似乎不這樣平民...
台灣從代工出身,
我們的工作模式讓我們肯花上萬元去酒店談合約;
用百萬元去搞公關開記者會;
面對下游廠商的區區10萬改模具費卻龜毛到不想簽核免得影響自己的績效,
這樣惡性循環的詭異文化也套用在大家看學學,
徐董說中國人會花50000塊上酒家,
卻不願來聽學學的課!
是喔,以中國人習性看是這樣沒錯...
但徐董,
畢竟真正想來上課的絕多是窮人不是企業主啊~~
(企業主會說我來當講師吧?!)
徐董說的真的沒錯,
但徐董終究是老闆終究是商人。
(即使她辦學學的出發點是善意)

撇開這些現實面不說,
看學員蕾貝卡拿畫家跟名牌做顏色對照的小研究著實有趣!
也許在學學上課看來的實際效益不大,
但在上課做作業聽學員分享經驗的過程中,
那些微的影響還是深烙在腦海,
誰說以後真用不到?
這時榮格的潛意識又可以搬上來講:
把它藏到腦海的抽屜裡,
總有一天你會打開抽屜用到它。
(我很深信!)

只是聽徐董的前言我就洋洋灑灑寫一堆我的感動,
我的囉嗦激動,
你能懂嘛?

 


 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po 的頭像
    sapo

    sapo's place。

    sa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